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 > LINUX > 正文内容

【转】小白自制Linux开发板 八. Linux音频驱动配置

Watrt8个月前 (01-06)LINUX7450

对于F1C200s是自带了多媒体处理功能的,所以我们这里可以很轻松的使用这些功能。

1. 硬件原理图

对于F1C200s,音频接口如下:HPCOM(HPCOM\HPCOM_FB)、HPL、HPR,HPVCC(3.3v供电)

 如果对音质要求不高,可以使用如下的处理进行接线处理,注意耳机左右声道配置。

2. 替换驱动代码

接下来在Linux内核目录中替换下面补丁包中的代码,本补丁包在Linux5.7.1下测试成功,其他版本请备份源码后尝试,这里的代码是通过改造sun4i-codec解码方案而来。
配置文件

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比对工具进行替换。

3. 修改设备树

修改suniv-f1c100s.dtsi设备树文件

首先添加sun41-a10.h引用。

#include <dt-bindings/dma/sun4i-a10.h> //添加头文件

然后在soc节点下,添加如下代码

dma: dma-controller@1c02000 {
    compatible = "allwinner,suniv-f1c100s-dma";
    reg = <0x01c02000 0x1000>;
    interrupts = <18>;
    clocks = <&ccu CLK_BUS_DMA>;
    resets = <&ccu RST_BUS_DMA>;
    #dma-cells = <2>;
};
codec: codec@1c23c00 {
    compatible = "allwinner,suniv-f1c100s-codec";
    reg = <0x01c23c00 0x400>;
    interrupts = <21>;
    clocks = <&ccu CLK_BUS_CODEC>,         <&ccu CLK_CODEC>;
    clock-names = "apb", "codec";
    resets = <&ccu RST_BUS_CODEC>;
    dmas = <&dma SUN4I_DMA_NORMAL 0x0c>, 
         <&dma SUN4I_DMA_NORMAL 0x0c>;
    dma-names = "rx", "tx";
    status = "disabled";
};

修改suniv-f1c100s-licheepi-nano.dts设备树,使解码方式工作。

&codec {
    allwinner,audio-routing =    "Headphone", "HP",    "Headphone", "HPCOM",    "MIC", "Mic";
    status = "okay";
};

4. 配置MENUCONFIG

配置codec

Device Drivers     <*> Sound card support 
         <*> Advanced Linux Sound Architecture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<*> ALSA for SoC audio support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-> Allwinner SoC Audio support

 配置dma

Device Drivers 
   <*> DMA Engine support

接下来编译内核,生成zimage 和dtb文件,如果有必要,请务必先清理一下工程

make clean

然后在重新进行编译

make

5. 配置默认声卡

启动小板,就可以看到F1c100s Audio Codec 的声卡配置

5.1 检查声卡

cat /proc/asound/cards

5.2 安装alsa-utils

因为我们已经有wifi了,所以连接网络通过apt-get 方式直接安装,如果没有可以通过buildroot工具中选择安装。

5.3 设置默认声卡

vi /etc/asound.conf

添加如下内容

defaults.ctl.card 1defaults.pcm.card 1defaults.timer.card 1

接下来就可以使用 aplay或mplayer 来播放使用或音频了:
安装mplayer

sudo apt-get mplayer

播放视频

mplayer 1.mp4 -vo fbdev  -framedrop

播放音频

mplayer 1.mp3
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
分享给朋友:

相关文章

Linux系统信息查看命令大全

Linux系统信息查看命令大全

最近看了一些Linux命令行的文章,在系统信息查看方面学到不少命令。想起以前写过的一篇其实Linux这样用更简单,发现这些系统信息查看命令也可以总结出一篇小小的东西来了。另外这里还有非常多的命令,可以作为参考。系统# uname -a               # 查看内核/操作系统/CPU信息# head -n 1 /etc/issue   # 查看操作系统版本# cat /proc/cpuinfo  ...

buildroot编译中的问题

buildroot编译中的问题

在编译中遇到flex 报错。一直过不了。后来发现安装flex bison两个包后解决sudo apt-get install flex bison...

荔枝派Nano 全流程指南

荔枝派Nano 全流程指南

u-boot 初体验安装交叉编译链首先需要安装交叉编译链:# 此处为获取7.2.1版本,您可获取其他版本或者通过链接直接下载 wget http://releases.linaro.org/components/toolchain/binaries/7.2-2017.11/arm-linux-gnueabi/gcc-linaro-7.2.1-2017.11-x86_64_arm-linux-gnueabi.tar.xz tar -vxJf gcc-li...

Linux没有最小只有更小----迷你Linux版本大集合

Linux没有最小只有更小----迷你Linux版本大集合

    自从去年到现在已经收集了上百种版本的Linux和Unix,至于Unix就不想说了,没有Linux的功底是很难驾驭Unix的,我在这里只把小于360M的Linux以及一些非Linux但是很像Linux的版本也发布一下,我本人喜欢安静,如果你想要这些迷你版本的Linux光盘的话,建议去官网下载就OK了。英语不行的话随时带个字典。有些没有桌面,想知道哪些没有桌面的话请自己网上查资料!下面就是绝大部分小于361M的Linux及其非Linux名单,参考时间为...

 Debian 9.9 (stretch) 文件系统制作

Debian 9.9 (stretch) 文件系统制作

0. 准备工作:sudo apt install qemu-user-static -y sudo apt install debootstrap -y mkdir rootfs1. debootstrapdebootstrap --foreign --verbose --arch=armhf  stretch rootfs http...

[转]《保姆级教程》全志F1C100S/F1C200S spi-flash 启动全流程适配烧录及踩坑指南

[转]《保姆级教程》全志F1C100S/F1C200S spi-flash 启动全流程适配烧录及踩坑指南

转自哇酷网=丨晋丨通过参考荔枝派nano官方和论坛大佬的帖子,总结了烧录 spi-flash 启动的方法。通过搜寻资料,把其中有错误或者做了多余的操作的步骤做了修正,以免大家再次踩坑,耗费青春。以下包括 uboot、kernel、buildroot 和 烧录的详细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,尽量精简方法,以期容易上手和理解。各种配置项也做了详细注释,要知其然,也知其所以然。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是:有的坑,踩的人多了,也便没有了坑。论坛不太好排版,有需要的也可以去我的博客看:P:全志F1C100S/F1C...

修改U-BOOT,输出信息在LCD上显示,并使用USB连接键盘使用控制台

修改U-BOOT,输出信息在LCD上显示,并使用USB连接键盘使用控制台

修改方法:一:修改U-BOOT   include/configs/suniv.h#define CONFIG_BOOTCOMMAND"fatload mmc 0:1 0x80800000 zImage; "  \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&nb...

debootstrap报"Release signed by unknown key"错误的解决方法

debootstrap报"Release signed by unknown key"错误的解决方法

1、下载最新的ASC文件:wget https://ftp-master.debian.org/keys/release-11.asc -qO- | gpg --import --no-default-keyring --keyring ./debian-release-11.gpg注意这里的11对应debian的版本号。我这里是debian11 (bullseye)2、debootstrap指定asc文件sudo&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